可以查詢從漢語大字典裡面收錄的3千多個常用字, 以下為一查詢結果範例:
領頭字 |
|
---|---|
丁 | |
解形 |
|
《說文》:“丁,夏時萬物皆丁實。象形。丁承丙,象人心。”徐灝注箋:“疑丁即今之釘字,象鐵弋形。”朱駿聲通訓定聲:“丁,鐕也。象形。今俗以釘為之,其質用金或竹若木。”按:甲、金文多用作天干第四位的序數。 | |
注音 |
釋義 |
(一)ding1《廣韻》當經切,平青端。耕部。 | (1)天干的第四位,與地支相配,用以紀年、月、日。《爾雅•釋天》:“太歲在丁曰強圉。……月在丁曰圉。”《春秋•桓公元年》:“夏,四月,丁未,公及鄭伯盟于越。” (2)序數第四的代稱。如 :丁等;丁級。《新唐書•天文志二》:“(太和)九年六月丁酉,自昏至丁夜,流星二十餘,縱橫出沒,多近天漢。”毛澤東《反對黨八股》:“第一是大壹貳u肆,第二是小一二三四,第三是甲乙丙丁,第四是子丑寅卯。” (3)釘子。後作“釘”。清朱駿聲《說文通訓定聲•鼎部》:“丁,今俗以釘為之。”《晉書•陶侃傳》:“及桓溫伐蜀,又以侃所貯竹頭作丁裝船。”元楊梓《豫讓吞炭》第二折:“斬砍了韓康眼內丁。”《西遊記》第五十五回:“女怪鋼叉丁對丁。” (4)壯;強壯。《說文•丁部》:“丁,夏時萬物皆丁實。”段玉裁注:“丁實,小徐本作‘丁壯成實’。”《玉篇•丁部》:“丁,強也,壯也。”《史記•律書》:“丁者,言萬物之丁壯也,故曰丁。”《文選•李陵〈答蘇武書〉》:“丁年奉使,皓首而歸。”李善注:“ 丁年,謂丁壯之年也。”宋張君房《雲笈七籤》卷八十八:“上元充滿,百節自實,老者反丁,丁者反嬰。” (5)稱僕役和從事某種勞動的人。《莊子•養生主》:“庖丁為文惠君解牛。”宋韓彥直《橘錄》卷中:“園丁種之,以鬻於市。”《老殘遊記》第十五回:“不是方才說到賈家遣丁抱告,說查出被人謀害的情形嗎﹖” (6)指能擔任賦役的成年人。如:壯丁。《史記•平律侯主父列傳》:“丁男被甲,丁女轉輸,苦不聊生。”唐白居易《新豐折臂翁》:“無何天寶大徵兵,戶有三丁點一丁。” (7)人;人口。《南史•何承天傳》:“計丁課仗,勿使有闕。”唐韓愈《寄盧仝》:“去歲生兒名添丁。”《西遊記》第七十五回:“我只與你一個對一個,不許幫丁!” (8)道教神名,即六丁。《西遊記》第四回:“一路大力天丁,鎗刀劍戟,擋住天門,不肯放進。” (9)當;遭逢。《爾雅•釋詁》:“丁,當也。”《詩•大雅•雲漢》:“寧丁我躬。”毛傳:“丁,當也。”《後漢書,崔駰傳》:“愍余生之不造兮,丁漢氏之中微。”宋王安石《寄吳氏女子》:“既嫁可願懷,孰如汝所丁﹖”又指遭逢父母喪事。《南史•江革傳》:“九 歲丁父艱。”《隋書•蘇夔傳》:“復丁母憂,不勝哀而卒。” (10)魚的枕骨。《爾雅•釋魚》:“魚枕謂之丁。”郭璞注:“枕在魚頭骨中,形似篆書丁字,可作印。” (11)小塊。如:蘿蔔丁;肉丁;雞丁。清蒲松齡《聊齋俚曲集•牆頭記》:“補丁補了勾一千個。”又方言。表示極少或極小。如:一丁兒;丁點兒。 (12)蝎尾。《六書正=•青韻》:“丁,蠆尾也。” (13)疔瘡。《素問•生氣通天論》:“足生大丁。”張隱菴集注:“丁即疔。”《物類相感志•身體》:“身上生肉丁,芝麻花擦之。” (14)用同“叮”。《西遊記》第八十二回:“還變做個蒼蠅兒,丁在門樓上聽之。”《警世通言•旌陽宮鐵樹鎮妖》:“在上的變成無數的黃蜂,撲頭撲腦亂丁。” (15)姓。《通志•氏族略一》:“丁氏,姜姓。齊太公生丁公伋,支孫以丁為氏。漢有丁固。” |
(二)zbeng1《廣韻》中莖切,平耕知。耕部。 | (1)〔丁丁〕1.象聲詞。《詩•小雅•伐木》:“伐木丁丁。”毛傳:“丁丁,伐木聲也。”唐元稹《景(丙)申秋八首》之三:“丁丁窗雨繁。”宋王禹偁《黃崗新建小竹樓記》:“宜圍棋,子聲丁丁然。?
芍情D雄健的樣子。唐白居易《畫鵰贊》:“鷙禽之英,黑鵰丁丁。” (2)用同“徵”。徵信;證明。宋羅泌《路史•循蜚記》:“予觀於經,而信二書之足丁也。” |